空氣質量世衛(wèi)出了新標準,基本包括這4點
為進一步降低全球公共健康風險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基于500余篇學術論文提供的科學證據,修訂并發(fā)布了《全球空氣質量指導值(2021)》。
自1987年以來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定期發(fā)布基于健康的《全球空氣質量指導值》,上一版本更新于2005年。報告指出,過去15年里,科學家關于空氣污染如何影響人類健康有了更清晰、全面的認識,在真實世界中觀察到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,對于兒童,空氣污染暴露會傷害其呼吸系統(tǒng)發(fā)育、誘發(fā)呼吸道感染和加劇哮喘;對成人,空氣污染暴露會增加肺癌、缺血性心臟病、卒中等致死性疾病,并可能與慢阻肺、糖尿病和退行性神經疾病存在關聯(lián)。因此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經過文獻調研、文獻綜述等方法制定了新的指導值,涵蓋PM2.5、PM10、O3、NO2、SO2、CO等六種主要空氣污染物。
報告指出,這一標準適用于室內、室外環(huán)境,不適用于特定職業(yè)環(huán)境,可以為制定空氣質量管理階段性目標提供參考。本次修訂中,重要的變化包括:
1.基于低濃度水平健康影響的新證據,收緊了PM2.5、PM10長期暴露指標年均目標值,其中PM2.5年均目標值由10 微克/立方米下調到5 微克/立方米;
2.基于多國、多城市研究提供的數(shù)據,調整了24小時與年均濃度水平的比率,更新了PM2.5、PM10的24小時目標值;
3.基于NO2長期暴露與全因死亡率、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之間關聯(lián)的新證據,將NO2年均目標值從40 微克/立方米變更為10 微克/立方米;
4.基于長期臭氧濃度與總死亡率、呼吸道死亡率之間關聯(lián)的健康影響證據,增設了O3濃度高峰季平均值,為60 微克/立方米。
全球尚未有國家能夠全面達到新指導值的目標要求。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顯示,以PM2.5年均目標值為例,2019年全球PM2.5濃度暴露最低的國家芬蘭為5.57微克/立方米,高于新指導值的5 微克/立方米。而大多數(shù)國家距離達到2005年的指導值仍有難度,追趕新指導值則是難上加難。2019年,全球尚有90%的人口暴露于PM2.5年平均濃度超過舊指導值水平(10微克/立方米)的空氣中。其中,污染水平位列前十的國家分別為印度、尼泊爾、尼日爾、卡塔爾、尼日利亞、埃及、毛里塔尼亞、喀麥隆、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,這些國家人口加權PM2.5濃度水平是2005指導值的6~8倍。人口密度高的尼日利亞、孟加拉國、印度、巴基斯坦等在2010~2019年間,PM2.5濃度仍呈增長趨勢。 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提出空氣質量目標值在引領全球空氣質量標準提升中發(fā)揮著旗幟作用,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,在制定本國標準時,都參考了指導值中某個過渡階段目標值,并根據自己的社會發(fā)展水平、污染特征和空氣質量管理能力,制定了自身的標準值?!?/p>